台灣人口逐漸老化的年齡,退化性病症如退化性關節炎,每10位長者就有2位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而職業的類型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提早發生,像是長期需要蹲、跪、搬運重物、長時間走路、爬樓梯等都會加速關節退化的發生,又特別是蹲再加上搬舉重物,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更超出一般人的三倍,甚至更高。早年不良於行,如何開心退休生活?開始了解並且預防吧!

關節異常的原因?

常見以下幾個關節異常的原因,分類說明:

創傷性原因

骨折、扭傷、拉傷、關節脫位。
退行性變化

骨關節炎、退化性椎間盤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感染

細菌性或病毒性的感染關節炎。

代謝性疾病

痛風為尿酸代謝異常,或類痛風為焦磷酸鈣沉積疾病 (calcium pyrophosphate deposition disease, CPPD)在關節內的症狀。

遺傳性和發育性問題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或馬凡氏症(Marfan Syndorme),為一種結締組織疾病,會影響多個骨骼結構及關節。
其他原因:長期過度使用、重複動作、肥胖等因素而導致。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哪些職業容易發生關節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關節炎的發生,已不完全是老化成因,多半還有因職業工作性質而導致,以下職類說明:

辦公室職員

久坐不動或長時間使用電腦,容易引起腕隧道症、頸椎、下背痛及髖關節問題。

建築工人

工人們需要頻繁的彎腰、蹲下、搬運重物或是爬高、大型起重機的操作,上上下下的也會造成膝蓋及踝關節的負擔。

運動員或教練

選手們或是教練,平日都會有固定強度的運動訓練,如果再碰上準備比賽的日程,強度或許會因此增高,故容易導致短時間密集的讓關節及肌肉損傷,尤其是膝、踝、肩關節,若比賽項目為跑步、跳耀、三鐵等,更需要小心使用及維持日常保養。

從事務農者

雖農業科技化,但仍有許多農務相關是需要彎腰、蹲下以及搬或背重物,如不小心,也容易引發關節問題。

醫護人員或是照顧者

病人衰弱需要攙扶或是搬運,或者長時間工作站立、行走,重複性的手部動作,如:打針、登打病例等,除了腰、膝蓋以外,手腕、手指的關節問題也是常見的。

最偉大的母親

通常母親的職務內容是包山寶海,從家務洗衣、煮飯、拖地、買菜搬重物、家中出納組的行政文書、接送小孩、搬運小孩、奔跑抓緊小孩等,無一不是全身性關節活動且重複的工作,且24小時全年無休,更是需要平日小心及做好關節日常保養。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關節異常常見好發的生活不便影響有?

人的靈活運轉沒有關節,還真的不行,只要一處關節受損,接連許多日常功能都卡頓。

行動受限

走路、站立、爬樓梯、登階梯、彎腰、轉身,最稀鬆平常的活動都成為阻礙。

疼痛和不適

又分為慢性或急性的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更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及精神狀態,影響關係相處及睡眠而導致生活品質日益降低。

手部功能受限

日常用手指的活動有很多,像是文書工作者打字、手機重度使用者需要觸碰鍵盤、抓握手機,若學才藝,有某些精細動作也會連帶受限,如手指壓和弦能力影響音樂表現、繪圖握筆、刺綉等。

家務和自理都受限

烹飪、打掃、洗衣,甚至是個人衛生的如廁、洗澡都需要他人協助才能達到平常的水準。

工作能力下降

平時可以完成的工作項目及速度會降低,也會增加失業機率跟降低考績表現。

社交活動受限

有可能因為疼痛或是關節卡頓,降低參加聚會社交活動,或是選擇性參加,增加了社交的距離而導致孤獨感增加。

休閒育樂活動受限

如果是一個喜愛戶外運動的人,運動表現及休閒活動的參與頻率與項目都會跟著受到限制,像是爬山、球類、旅遊活動等。

整體生活質量下降

人的自信有部分來源於行動能力以及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如果關節能力受損或是日常依賴他人才可以完成的項目變多,則會降低透過生活建立的獨立、滿足、自由感,而整理生活品質都會下降,也容易造成憂鬱及焦慮的症狀發生。


雖說以上陳述了諸多因為關節炎而造成生活上不便,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只要透過適當的治療、康復訓練和生活方式調整,都可以逐步緩解影響,改善生活品質,無需過多緊張擔憂。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關節異常常見處置方式?

關節相關的病症處理方式目前廣泛有三種,分別為:藥物、外科處置、復健。

藥物治療

最常見的藥物像是,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SAIDs)、類固醇藥物、止痛藥(Acetaminophen)等或含有NSAIDs的乳膏或貼片來緩解關節異常的不適。

外科手術

最常見的關節手術像是,人工關節置換術、滑膜切除等。

復健治療

目前在台灣已陸續設立全物理治療中心或是職能治療中心,另也可以在醫療院所安排復健相關療程,也是關節異常或術後回復關節功能的常見處理方式。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改善關節健康的方式—輔助性療法
慢性疾病治療合併非主流行的輔助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如:

天然飲食適當攝取,有效抗發炎

1. 彩虹色系蔬果,多樣化的蔬菜、水果擁有豐富的植化素,抗發炎更有利。
2.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綜合堅果種子,如:鯖魚、鮭魚、胡桃、腰果等。
3. 避免精製糖及高脂飲食。
4. 避免過量熱量攝取導致氧化壓力提高及體重上升。

用營養素補上關節保護力

1. 葡萄糖胺(Glucosamine):為骨關節的材料之一,有助於增加關節潤滑度,讓關節具有更好的活動能力,也能延緩關節退化。
2. 鳳梨酵素(Bromelain):為一種天然酵素,具有抗發炎功效,在關節或其周圍組織發炎的同時,可以第一時間減少疼痛、腫脹的不適,同時也促進組織修復。
3. 薑黃素:為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緩因關節發炎的疼痛及不適。
4. 魚油:Omega-3的補充有助於降低血管發炎,同時也可以改善因關節發炎而導致的疼痛發生。

而又有研究指出,葡萄糖胺搭配鳳梨酵素的複方,可增加人體對葡萄糖胺的吸收度高達90%,關節保護效益高,適當的選擇對的保健複方也是一門學問。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輔具使用,預防關節錯位

透過正確的護具的使用,如:護膝、肘、鞋墊等,有助於日常關節固定不容易關節錯位。

平日保養及舒緩


1. 保持活動:定期運動,避免長時間不活動,保持關節靈活性。
2. 良好的姿勢: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減少不必要的關節壓力。
3. 維持體重:維持健康的體重,減少關節特別是膝關節和髖關節的壓力。
4.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恢復時間,促進關節修復和健康。
5. 適當的關節運動:避免過度使用關節,但也要避免長期不動,保持適度的活動。


人體的保養是一門受用終生的學問,而關節更是人體可活動的關鍵,保護好關節非常重要!

透過釐清成因及遵循正規治療,,不論是否正處於關節治療中的人或是從事高度退化性關節相關職業者,都可透過搭配輔助療性方法,從中獲得改善關節活動度及降低發炎疼痛,以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讓活著更有盼望。

《Dr.Liu醫療團隊相爭推薦→全身關節都要這樣照顧!》


參考資料
1. PMID: 34649531
2. PMID: 15766999
3. 台北榮總護理部-骨性關節炎之照護
4. 膝關節養護落實-衛生福利部
5. 職業性負重與退化性關節炎

 

熱門文章

關節痛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嗎?

閱讀文章

葡萄糖胺是甚麼?幾歲需要補充?

閱讀文章

推薦產品

旺固力

了解產品

高單位鳳梨酵素膠囊

了解產品

旺薑黃

了解產品

鳳梨酵素+益生菌

了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