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統計,約有350萬人受到關節疼痛之苦,造成關節炎的原因很多,其關節退化盛行率更是高達15%,也有因代謝問題導致的痛風性關節炎,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關節痛呢?為了讓我們更能提早預防,先了解原因才能抓住先機治療。

哪些病症會導致關節痛?

關節炎(Arthritis)

骨性關節炎,又稱為退化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等。

 

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關節炎等。

 

代謝性疾病(Metabolic Diseases)

痛風、假性痛風、糖尿病關節病變等。

 

其他病理性原因

因外傷、纖維肌痛症、血友病等。

 

癌症(Cancer)

骨癌、骨轉移或其他癌症。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關節炎有許多種,該怎麼分類,這其中差異點?

如要診斷關節炎,務必要醫療專業人士透過客觀及主觀的綜合評估可以得知,但如要日常預防,那就得觀察「日常線索」。

骨性關節炎

通常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影響重量承受關節,如膝蓋、髖關節,疼痛在活動後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通常影響「手和手腕」的對稱性小關節,「晨間」僵硬時間長,常見於「女性」。

痛風

「突然」發作,常在「夜間」,影響大腳趾關節,伴隨劇烈疼痛和紅腫。

僵直性脊椎炎

「年輕男性」多見,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動後症狀改善。

乾癬性關節炎

與「乾癬皮膚」病變相關,影響手指和腳趾末端關節。

紅斑狼瘡性關節炎

免疫性且「多器官系統」症狀,包括皮疹、腎臟問題和關節疼痛。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關節炎的成因不同,則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以下簡單統整。

以上表格簡單整理主流治療方式,雖然目前的關節炎治療,可協助緩解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但同時也會有潛在副作用,繼續往下了解。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關節炎治療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1.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短期或長期使用消炎藥物,容易造成胃腸消化不適、腎功能損害、心血管風險增加等。

 

2. 止痛藥:長期服用或大量服用止痛藥物,可能引起腎臟功能衰退,而導致紅血球生成素不足,發生貧血或亂經。若又與酒精共同服用,則會造成肝臟重度受損。

 

3. 皮質類固醇: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常見會造成體重增加、水腫、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有些則會發生免疫抑制而增加感染風險。

 

4. 抗生素:染感一定會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易造成胃腸不適、過敏或腸炎等,通常出現腸胃疼痛、腹瀉、便秘為常見的副作用,所以多半開立此藥物會伴隨胃藥、或益生菌使用。

 

5. 注射:常見注射部位會疼痛、腫脹,少數人會發生關節感染。

 

6. 降低尿酸藥物:緩解痛風常用的秋水仙素,使用後常發生腹瀉、腸胃不適等症狀。

 

7. 免疫抑制劑:有些免疫抑制劑會造成腎功能衰退、膀胱毒性及骨髓抑制,增加癌症風險。

 

8. 手術:任何手術皆有風險及副作用發生,如感染、出血或術後恢復伴隨疼痛、活動不便等。

 

9. 復健:無論是物理或職能治療,通常復健後會有短暫的痠痛感。


10. 光療:常用於乾癬性關節炎,因光照而造成皮膚刺激、灼傷,長期使用則增加皮膚癌風險。

 

了解關節炎治療的副作用後,您是不是更能體悟到「日常保養預防關節炎發生」,更勝於罹患後治療了呢!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如何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關節是我們每天必須使用的零件,防止零件耗損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保養,預防關節炎能透過關注身體全方位的保健。

 

維持健康體重

維持理想體重,成人男女身體質量指數BMI 18.5~24.0 kg/m2,可減少關節負載,維持關節健康。(採用台灣衛生福利部公告之理想體重範圍)

維持定期運動

各項運動都可以,適當不過度讓關節受損。如:游泳、健走、自行車、瑜伽等,維持好的關節活動度即可。

避免關節受傷

若執行高風險、高強度挑戰活動,像是三鐵、連續多天百馬等,請記得穿上適當護具,且留意重複性的關節活動狀態,更重要是,適時休息。

健康飲食

維持均衡多樣化、勿偏食,原態食物為佳,避免高普林食物如海鮮、紅肉或內臟等造成身體發炎或代謝負擔。

戒煙及酒

戒菸及適量酒精攝取,因吸菸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有關,且過量酒精也容易影起全身發炎反應,造成關節發炎發生。

及早治療

許多慢性疾病都會增加關節炎的發生風險,如:糖尿病或高血壓,平時做好健康管理或是及早治療就可以預防發生。

 

上述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實在不容易做到滿分,以下保健食品成分挑選則可幫助我們更彈性的調整保養方式!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日常保養關節的方式?保健食材要挑好。

 

魚油

富含Omega-3脂肪酸,EPA、DHA,抗發炎效益光為人知,而應用在關節上,有助於減少疼痛。具有實驗證明,魚油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者的晨間僵硬、關節疼痛感,並降低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的需求。

 

鳳梨酵素(Bromelain)

來自鳳梨的蛋白酶,具有抗炎和消腫作用,可減少關節炎症和疼痛,並促進損傷組織的癒合。而鳳梨酵素常用於治療急性炎症和創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葡萄糖胺(Glucosamine)

是關節軟骨的天然組成部分,有助於維持軟骨的健康和修復。它能刺激軟骨細胞的生長,減少關節退化,並減輕骨性關節炎的症狀。長期補充葡萄糖胺可以改善關節靈活性和減少疼痛。

 

膠原蛋白(Collagen)

是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維持關節、軟骨和韌帶的結構和功能。補充膠原蛋白,除協助組織修復外,降低關節痛感、僵硬,更能提高關節彈性,避免受傷。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發生關節炎了,還可以做運動嗎?可以做哪些?

宅家不動加劇關節炎才恐怖!可以運動,依據關節現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

 

水中運動

游泳、水中走路、水中拉伸、水中有氧等,透過水的浮力可以減少關節壓力。

柔軟伸展

基礎瑜伽、太極等,緩慢溫和,以維持關節靈活及改善肌肉僵硬為主,訓練平衡也降低因肌肉緊繃而造成的關節壓力。

強化肌肉運動

採用輕度或漸進式的負重力量,如:啞鈴或彈力帶,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強化訓練,提高關節穩定度。

 

百萬人承受關節炎之苦,不同成因搭配不同治療方式,雖有助於緩解關節炎,但難免仍有不適,必須搭上自主調整生活習慣,恢復生活品質才有望!

 

 

透過文章分享,觀察日常細節,有助於關節炎的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了解主流治療副作用,避免發生時亂了方針,再透過日常保健與自主訓練,維持關節活動度,相輔相成讓關節使用長長久久。

 

《Dr.Liu醫療團隊受萬人肯定→關節炎對症給解最效率!靈活加分!》

 

 

 

參考資料

1. 全體身體活動指引-退化性關節炎

2. 台北榮總護理部-骨性關節炎之照護

3. PMID: 34649531

4. PMID: 22773387

5. PMID: 30213690

6. PMID: 26822714

 

 

熱門文章

職業類型造就的關節問題?你上榜了嗎?

閱讀文章

史無前例的水果,台灣鳳梨締造全球新藥

閱讀文章

推薦產品

高單位鳳梨酵素膠囊

了解產品

鳳梨酵素+益生菌

了解產品

旺固力

了解產品

旺視益

了解產品